发明内容:冰雪消融退缩观测系统可以测量各冰雪气象和水文因子比如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强、冰雪蒸发量、降雪深度、水位,并将数据通过网络通讯远程发送给客户端,给最终用户提供冰雪消融过程中的气象和水文数据,监控冰山地区的径流量。
背景技术:
冰雪融水产生于冰川和积雪区,受下垫面差异影响,融水在下垫面的存贮和流动过程亦不同。目前,国际上对于冰雪消融产汇流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应用染色示踪试验和基于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如Schuler等于2000年在瑞士Unteraargletscher冰川通过投放染色示踪剂探测消融期冰下水系通道的水力状况、汇流速度和融水经冰下过程及到达水文断面时间。Hasnain等亦采用相同方法对印度Dokriani冰川开展了研究,指出融水径流在7-8月中旬最大,并认为流量变大主要与消融期冰川排水系统最发育有关,9月份流量减少,原因是这一时期冰下通道变窄形成慢速排水系统。
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作为淡水最大储存的冰川日益退缩,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直接受到影响,尤其在中国等亚洲地区。这类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冰川水资源是下游,尤其是干旱与半干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冰川消融退缩,短期影响利大于弊:冰雪融化提前,年内冰川消融期增长,冰雪融水径流形成的时间提前,这有利于缓解流域春旱缺水状况,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长期影响弊大于利。冰川规模持续萎缩,冰川融水资源急剧下降,高山区冷岛效应减弱,不利于降水形成,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河西走廊最东段石羊河流域由于冰川规模很小,冰川融水已经逐年减少;而西段疏勒河流域由于冰川规模较大,冰川融水预计随着气候变暖2050年之前持续增加,随后融水会逐步减少。加大冰川保护力度,应该在有条件的山区更多地开展人工增雪工程,为人工保护冰川、减缓冰川退缩提供技术积累;合理规划开发冰川旅游,实施冰川保护措施;实施山区森林、草原保护,改善冰川生态环境;此外,应积极开展冰川变化机理和机制研究,从而较好地预测其未来变化过程,积极寻求相应的减缓措施和适应对策。人类生产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加剧气候变暖,进而加快冰川消退速度,因此,减缓碳排放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